新闻动态
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葛修润院士
日期:2023-01-11  来源:学院新闻  阅读:4077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be365体育平台教授葛修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4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葛修润院士1934年7月12日出生于上海南汇。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进入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并获苏联优秀毕业生证书,1959年归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双聘为学院荣誉讲席教授。

  葛修润院士以卓越成就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全国先进工作者、1988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1981年获洪堡基金资助;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4年和2008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09年获全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2012年获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03年获首届学院校长奖。

  葛修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他是我国在岩土工程方面最早引入有限单元数值分析方法的专家学者之一,是岩质边坡工程和地下工程研究治理方面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是岩石力学试验技术和古文化遗址保护工程的开拓者,是学院岩土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为中国岩土力学与工程的科技发展及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葛修润院士是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杰出贡献者。

  倾心致力于发展岩石力学新理论和新方法。在国内最早将有限元法引入岩体工程,上世纪70年代初主持开发了大型平面有限元软件,成功开展了我国首例地下大型洞室群稳定性分析;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节理无界元概念和模型,在国内率先开展三维无界元、三维离散元、不连续变形分析和无网格法等研究;先后提出了边坡稳定性的空间五面体滑动分析和开挖爆破动力分析公式,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矢量和分析方法;在岩土数值分析和边坡稳定分析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

  非常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他是岩质边坡工程和水工岩石力学专家,坚持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开创了融工程地质调查、稳定性评价、加固治理和先进监测系统于一体的边坡工程范例,完成大冶铁矿、铜绿山铜矿等众多边坡工程研究和治理;在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隔河岩水电站、小湾水电站、二滩水电站、锦屏二级水电工程等重大水电工程的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作用,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度重视科研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与研发。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机RMT、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三轴加载CT扫描设备等具有开拓性的岩石力学测试装备;主持研制的三维地应力测井机器人解决了锦屏二级水电工程埋深达2430米处的地应力测试难题,是我国自主创新与研发的地应力测试新装备和新方法;系列新装备与技术在多个行业的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成为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自主创新的典范。

  积极将先进技术开拓应用于文物保护工程。创新提出了三峡“一号国宝”白鹤梁的无压容器原址保护方案,建成了世界首座水下遗址博物馆,让世界第一个古代水文站绝处逢生;在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大冶铜绿山铜矿古矿遗址、陕西彬县大佛寺等文物保护工程中发挥关键指导作用,提出了加固治理与工程监测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岩石力学与文物保护工程的紧密结合体现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先行示范。

  高瞻远瞩,潜心笃行,葛修润院士是上海交大岩土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带头人。

  全力推动交大岩土工程的学科建设。他积极推进上海交大岩土学科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国际学术前沿的融合、与重大工程需求的对接,极大拓展了学科师生的视野;和骨干教授讨论确定了岩土学科的方向布局和发展规划,指明了学科的前进道路;用科研启动费配置了完整的岩土力学试验设备,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在他做学科带头人期间,岩土工程获得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有力支撑了土木工程的学科发展、直至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

  积极拓展交大土木学科的科研方向。他在交大组建了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团队,开展面向大型水利工程、城市地铁工程和中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他带领团队研发三维地应力测井机器人,获得了交大土木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成果支撑了重大工程建设;在白鹤梁保护研究中,他充分调动校内岩石力学、水下工程和建筑学等研究团队,开拓了古建文物保护的特色研究方向,相关教授后续为山西应县木塔、甘肃敦煌土遗址、陕西西安古城墙、上海龙华塔寺等文物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潜心栽培厚植家国情怀的青年后辈。他善于发现人才、乐于提携后辈,注重立德树人,倾心栽培育人。担任所长之初,大力引进二三十岁的青年学者,并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指导,在学科建设经费上给予重点支持,培养了一批学科中坚力量;他一生培养了130多名弟子,其中在交大就培养出了50多位研究生和博士后;他以自身科研历程谆谆教导交大青年教师和广大学子:“急国家之所需,要为国争光”、“科研工作者要以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己任”、“既要以科学创新做好科研,也要有将于国于民有利的成果用于实践而奋斗的决心”;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行业精英得到快速成长,成为国家岩土工程领域的“中流砥柱”。

  葛修润院士数十年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践行了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育人的奉献精神。他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大先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将传承和发扬葛院士的精神和风范,以此作为最好的纪念。

  葛修润院士对学院土木学科的贡献,学校、学院师生始终铭记于心。惊悉葛院士离世的噩耗,全体师生都十分悲痛,学校向葛院士治丧委员会发去唁电表示慰问,校领导杨振斌书记、林忠钦校长、奚立峰副校长等敬献花圈。学院党委书记周薇、土木工程系主任陈锦剑、葛院士团队的几位教授赴武汉参加并协助办理葛修润院士追思会,慰问了家属。

  我们定将把这份浓浓的哀思转化为前行的力量,为岩土工程发展事业不懈奋斗。

  葛修润院士千古!

 

葛院士于木兰楼办公室

 葛院士与他的课题组成员合照

 

追忆文章

沉痛悼念葛修润院士(沈水龙)

追忆葛修润院士(陈锦剑)

追忆恩师葛修润院士(车爱兰)

追忆恩师葛修润先生(侯明勋)

师恩如海——追忆恩师葛修润院士(孙红)

深切怀念恩师葛修润先生(张振南)

追忆恩师葛修润先生(宋丹青)

版权所有 © 2023 be365体育平台(中国)官方网站下载官方版 - IOS/安卓版 沪交ICP备05053   流量统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