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师恩如海——追忆恩师葛修润院士(孙红)
日期:2023-01-11  来源:学院新闻  阅读:2559

  2023年1月4日惊闻噩耗,难以相信恩师葛修润院士已经离开了,跟导师相处的点点滴滴还在眼前,现在却阴阳两隔。

  我是2000年在上海交大的力学流动站做博士后,联系导师为葛修润院士。第一次见恩师是为了博士后进站的事项,当时就被他的友善、睿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博士后出站后,我留在葛院士的团队里继续做科研工作。回首往事,葛院士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在生活以及为人处事等方面,都给予悉心教导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师恩如海。

  学术上的高瞻远瞩

  博士期间我做的是损伤土力学方面的研究,开展的是宏观实验和理论研究,机理研究方面还很粗糙,葛院士看到这些不足,便积极联系中科院寒旱所的重点实验室,让我进行土的三轴实时的CT细观实验研究,从细观角度研究土的损伤演化机理。结合岩石的损伤研究,共同出版《岩土损伤力学宏细观试验研究》一书,该书为国内外最早出版的、对岩土损伤力学研究的深入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的专著。

  知识分子的担当     

  葛院士常说想为国家做些事情。世界上第一座水下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设为例,长江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白鹤梁水文题刻将被淹没于近40米的江底,如果采用“就地掩埋”方法,会导致水文题刻在淹埋或若干年后我们后代有能力挖掘时出现不可逆的损坏。葛修润院士提出“无压容器方案”,认为知识分子要有担当,不把问题留给后代来解决。当时他把手写的稿件交给我打字,为到北京汇报,坐火车前几分钟还在修改和完善此方案,修改稿件打印出来一大叠。跟葛院士一起修改方案的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经过葛院士的不懈努力,方案终于获得批准。水下博物馆建设过程中,葛院士不畏严寒酷暑到工地现场,实时关注着工程的进展。

  高度的使命感

  西部大开发,尤其是青藏高原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亟需解决冻土区路基的融沉问题,葛修润院士就提出透壁式通风管路基的主动调温方法,并且带着我与中交一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其关键技术。当发现风向与通风管的管口不一致导致风不能进入通风管的问题时,提出通风管风向调节器的方案。葛院士在岩土工程的科研工作中一直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勇挑重担、攻坚克难。

  葛院士秉承着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和担当,不断地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他的严谨治学精神和态度,都激励和鞭策着我们继续前行。

  葛院士的治学精神不朽,葛院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学生 孙 红

2023年1月4日

版权所有 © 2023 be365体育平台(中国)官方网站下载官方版 - IOS/安卓版 沪交ICP备05053   流量统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