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一个令所有国防科研人痛心的日子。黄旭华院士——这位以毕生心血铸就大国重器、用隐姓埋名诠释赤子忠诚的“中国核潜艇之父”,永远离开了我们。作为学院海军联培班的队长,我怀着无尽的崇敬与悲痛,提笔写下此文,追忆黄老的精神伟力,也代表全体海军联培班学员立下誓言:我们必将以黄老为灯塔,在深海长空续写他的报国传奇。
一、隐姓埋名三十载,铸就“深海长城”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真实写照。1958年,一纸调令让他告别家人,投身核潜艇事业,从此隐姓埋名三十载。彼时,中国连核潜艇的基本图纸都无从参考,黄老与团队用算盘计算数据、用磅秤称量设备,以“头拱地、脚朝天”的拼搏精神,硬是攻克了世界级技术难题。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他喜极而泣;1988年,64岁的他更以总设计师身份亲历首次深潜试验,直面生死考验,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的壮举。
黄老曾说:“想当官的、想发财的,不能到我们这里来工作。唯有对科学怀有纯粹好奇心的人,才能坚守这片‘无声战场’。”这份纯粹,正是他毕生奉献的底色。
二、交大精神与深海使命的交融
作为交大1945级造船系校友,黄老与母校情缘深厚。他多次返校演讲,坚持站立讲述“交大精神”,叮嘱学子“扎扎实实打基础,自力更生谋创新”。2016年交大120周年校庆时,他推开座椅、挺立发言的身影,至今铭刻在无数交大人心中。
黄老的精神,早已融入交大血脉。2023年,海军院校与上海交大达成联合培养协议,“海军班”正式设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专业学生以联合培养模式培养新一代海军生长军官人才。作为首批联培人员,我们深知:这条路上没有鲜花与掌声,只有“隐姓埋名”的坚守与“深海铸剑”的担当。黄老捐赠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更让我们明白,科研的终极意义在于“担民族之重托,当国家之大任”。
三、灯塔不灭,薪火永传
黄老离世前,仍以九旬高龄坚持每日工作,办公桌上压着指挥合唱《歌唱祖国》的照片。他曾说:“此生属于祖国,无怨无悔。”这句话,不仅是他人生的注脚,更成为海军联培班学员的信仰坐标,无数海军青年官兵以黄老为榜样,将青春献给祖国的碧海蓝天。
作为联培班成员,我们常想起黄老的教诲:“创新的道路不平坦,需经历反复与挫折,科学的发展需无私奉献。”在未来的战场武器发展、装备技术攻关中,我们或许会遭遇比算盘时代更复杂的难题,但黄老的精神将始终指引我们——用智慧突破技术封锁,用忠诚守护万里海疆。
结语:此生无悔,向海而行
黄旭华院士曾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今日,当“旭华路”上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当“海军班”整齐的步伐迈步前进,我们仿佛能听见他殷殷嘱托,看见他前倾挥手时眼里的光芒。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深海无声,精神永恒。全体海军联培班学员庄严承诺:我们定将接过您手中的火炬,以“惊涛骇浪中的定海神针”为志,让中国核潜艇精神在新时代的深蓝航道上永续前行!
版权所有 © 2023 be365体育平台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