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黄旭华院士
追忆悼念
旭华班师生送别学长,我们后辈人将砥砺前行(金晶哲,船建2412强基旭华班班主任)
时间:2025-02-10 点击量:248

1945年,黄旭华学长进入国立交通大学(现学院)造船工程系就读,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顺利毕业,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先后在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市招商局/港务局、上海市/北京市船舶工业管理局等单位工作,还曾参与海军与一机部联合组建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十五研究所及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等项目。1958年,凭借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卓越的专业技术,黄学长被秘密召入北京,开始全身心投入中国核潜艇事业,与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团队一道,白手起家、潜心钻研,最终铸就了中国的深海利剑。1970年,中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悄然下水,1974年完成并交付部队使用,并同年被中国中央军委命名为“长征1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1988年,我国首次进行核潜艇极限深浅潜试验,作为总设计师的黄学长亲自上艇,带领团队成功完成极限深度下潜,确保试验圆满成功。黄学长毕生奉献于中国核潜艇事业,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一过程中,他也在个人和家庭生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黄学长不仅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更是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

黄学长与学院有着深厚的渊源,不仅从造船工程系的求学经历开始,更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关注并支持母校的发展。他曾受邀担任湖北校友会和be365体育平台校友会名誉会长,多次返回母校参与师生交流活动,与师生一起参观水池、分享工作经验,并出席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996年4月,黄旭华院士荣归母校,出席学院百年校庆盛典。2013年,恰逢be365体育平台船舶与海洋工程系70周年庆典,黄院士再次出席海洋强国论坛,和师生一起探讨海洋强国战略。2016年,90高龄的黄学长作为校友代表,参加了学院建校120周年纪念活动,动情分享了在交大的求学经历以及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的艰辛历程,并参观徐汇校区水池。

   2024年,学院首次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纳入强基计划,以响应教育部自2020年起实施的招生改革项目,旨在选拔和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异且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恰逢黄学长百岁华诞,学院特别将这一新增强基专业命名为“旭华班”。这一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强基专业首发,成功招生47名优秀学生,分别编入旭华2411班和旭华2412班两个小班。受院领导委托,我有幸担任旭华班班主任,将陪伴首届旭华班的学生度过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我将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探索该专业与人工智能、能源动力、动态控制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后期逐步接触科研,为未来博士阶段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旭华班的师生将共同践行黄旭华学长的寄语:“要有信仰,有理想,还要有本领。科研发展永无止境,在创新的道路上要永不知足。”我们将传承学长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坚定为服务国家的决心,为培养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打造世界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做出贡献。

每当我们走过学院闵行校区的旭华路,驻足木兰船建大楼一楼大厅的黄旭华院士专题展览,凝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模型时,我们都会深切感受到黄学长给予我们的鼓舞与精神力量,感受到作为后辈船建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请学长放心,旭华班的师生将深耕海洋科技领域,积极投身祖国的海洋与国防科技事业,致力于建设海洋强国,守护祖国和人民。在此,旭华班全体师生谨向敬爱的黄学长致以深切的缅怀与敬意,愿您一路走好。

 


版权所有 © 2023 be365体育平台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沪交ICP备05053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