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3日,2017(第三届)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论坛由学院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合办,学院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院承办。
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美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早稻田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海内外20余所高校以及政府机关、设计院所等150余位与会者参加了论坛。学院校领导,杭州师范大学校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学院建筑系陆邵明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包括20场学术报告。论坛围绕“日常生活视野下的小城镇特色营造与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 “小城镇特色营造·规划引领·永续发展”、“小城镇特色营造·风貌引导·记忆传承”、“小城镇特色营造·场所重构·品质构筑”、“小城镇特色营造·实践创新·活力复兴”以及治理实践等专题开展了讨论交流。
在主旨报告中,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仇保兴理事长以《特色小镇-适应性造就的新产业模式》为题,基于CAS理论,分析了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特色小镇经济模式带来的四条规律,以及政府评估特色小镇应遵循的十个方面原则,并指出政府对特色小镇的管理模式,应该是激励而不取代,减政而不专权,护航而不包办,平铺而不瓜分。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以《特色小镇的热和冷》为题进行了汇报,指出特色小镇的发展大体经过四个阶段,正逐步进入多元协同发展的持续升温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汇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自上而下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营造而非打造特色小镇、要增长更要注重成长,要试点更要示范。
浙江大学孙守迁教授以《数字创意产业与小城镇发展新动能》为题,阐述了数字创意产业的主要领域与行动计划,基于此探讨了数字创意产业对于小城镇特色发展的新动能。
be365体育平台教授、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陆邵明教授以《日常生活视野下的小城镇特色营造及其记忆再生》为题进行了报告,针对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培育以及小城镇环境整治出现的问题,呼吁全社会不仅要关注特色小镇,更要关注每一个小城镇现有的自身的特色发展。汇报接着以浙江嘉兴地区的三个小镇客厅地块的城市设计为例,探索了相关的具体路径,即从物质客体转向使用主体、从第三人称转向第一人称、从记忆存在转向实践活化。
论坛期间,专家与与会者进行热烈地互动讨论。
本次论坛不仅为我国小城镇特色研究的学术共同体以及相关学者提供跨越时空的交流平台,为国内学者、设计实践与政府管理部门者建构了一个跨学科、跨部门的中国特色城镇化交流机制,而且聚焦“小城镇特色营造方法与创新实践”,以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视野”来探寻中国小城镇特色塑造的新理论、新实践、新境界。论坛的成果顺应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与体系的当前重要任务,将为连接着城与乡的小城镇的特色建设与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的指导意义,将有助于推动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梦,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