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栏
【校友讲座】杨槱院士育人思想及学术成就分享会在上海交大举行[图]
日期:2017-10-19  来源:新闻公告  阅读:3391

       10月17日下午,杨槱院士育人思想及学术成就分享会在上海交大举行。上海交大1958届校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1961届校友、海洋石油工程专家曾恒一,1963届校友、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三位重量级嘉宾做客上海交大励志讲坛开讲。他们既是中国工程院院士、be365体育平台杰出校友,也是杨槱先生的学生。三位“中国脊梁”和交大学子分享了杨槱这位中国教育界和船舶工程领域大师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并讲述了我国一代代“海洋人”的蓝色情怀和筚路蓝缕的报国故事。  

上海交大1965届校友、船舶设计大师、701所原副总工程师马运义,1976届校友、海军装备部原副部长、海军少将耿广生,1985届校友、海军装备研究院所长李炜应邀参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奚立峰,党委统战部部长张卫刚,be365体育平台党委书记周薇、院长杨建民,党委教师工作部常务副部长、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陈贤峰,学指委副秘书长蒋立峰等以及上海交大师生代表200余人出席分享会。  

“国之所需,我之所向”

        “‘我们的科技成果一定要能用、好用,而且要用好’——杨院士的教诲令我受益终生。”徐芑南1953年考入交通大学造船系,在杨槱等中国最早一代“海洋人”的影响下,毕业后走上了潜艇、潜水器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应用研究和水下机器人工程的研发之路,成为业内公认的载人深潜器领路人。  

        2002年,退休近六年的徐芑南再一次走上了自己熟悉的科研一线,担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在“蛟龙号”为期两个多月的艰苦海试中,徐芑南一边和心脏病作斗争,一边与科研团队共同坚守,促成了我国深潜事业的历史性突破。从600米、1000米,到3000米、5000米,中国载人深潜不断地挑战着“极限”,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徐芑南的付出和杰出贡献。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7000米海试成功,在世界载人深潜榜首次刻下了中国印记,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从此可以探测到全球99%以上的海底,同时,也刷新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的记录,中国人的海洋强国梦想随着潜水器的下潜进入了更深、更远的蓝色海域。  

        “‘蛟龙号’等深潜装备为提高我国在深海领域的话语权以及维护海洋权益和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是我们探索海洋、保护国土的‘深海利器’。年轻的学子是今后打造利器和重器的主力军,深海的奥秘正等待我们去探索,深海的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深海的装备等待我们去发展,希望大家不仅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还要把论文写到祖国广阔的大洋中,使‘国之所需’,成为‘我之所向’。”徐芑南在分享会中表示。  

“交大实现了我少年时代的两个梦想”

        “杨槱先生说,我们设计的船舶一定要能够在狂风巨浪中安全地航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做人也要学习这个精神,他的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即便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曾恒一回忆起杨槱先生给他们上《船舶概论》时的盛况仍然历历在目,“杨先生那时非常注重教育和工程实践的结合,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理念,到现在都不过时。”  

       几十年转瞬即逝,曾恒一如今已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石油工程专家、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开拓者之一。他在我国海洋石油开发、海上油田建设、世界一流钻井平台、世界新型浮式生产储油轮、新型抗冰平台、深水工程重大装备等的研究设计与建造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出生在重庆山城,从小没有见过大海,只在电影和杂志里面看到过大海和大船,所以那个时候我对船很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走向大海,成为一名船舶工程师。”他表示,自己少年时代有两个梦想——成为船舶工程师和入党,这两个梦想都是在进入交大以后实现的。  

       在随后经历的海洋石油工程实践中,曾恒一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环节就是关键设备系统的国产化。“中国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南海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开采它们的难度和风险很大。我们不能只依靠国外引进的设备和技术,主要的设备系统必须有一个‘中国心’。”曾恒一同时还告诉同学们,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中国跟国外还有一段距离,希望大家奋勇前进、缩短差距,为我们国家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向海洋,不能只停在‘家门口’”

       2013年9月,随着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亮相,“隐身的舰船大师”朱英富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我到交大后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杨槱先生的《船舶概论》,这门课深深吸引了我,所以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考了杨先生的研究生。做了杨槱先生的研究生以后,我第一次到办公室见他还是挺紧张的,进去以后杨先生很亲切,他马上站起来主动跟我握手。”从负着特殊任务的“隐身的舰船大师”到“辽宁号”的总设计师,如今,那位第一次见导师时稍显拘谨的年轻学子已经“功成名就”,不过当他提起自己的导师杨槱先生时,仍然满怀崇敬之情。  

       也许是“辽宁舰总设计师”的名号太响,很多人忽略了朱英富的另一个“头衔”——我国新一代两型现代化驱逐舰的总设计师。“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的海洋安全战略也已经从近海防御转为远海防卫,所以我们要走向海洋,而不是只停留在‘家门口’。一支现代化的远洋海军,不仅需要驱逐舰、护卫舰这样的水面舰艇,还有一块空白需要填补,那就是航母。”朱英富介绍说,中国海军装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现如今,我国海军装备的能力和水平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不过,未来无论是继续走向深海还是远海,都需要突破很多关键技术,这需要舰船有更强大的力量。  

       “船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需要船舶、航空航天、电子、机械、材料等多领域、多学科相互配合,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这个行业,推动我们国家的船舶海洋工程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朱英富说。  

       在随后的访谈环节,三位嘉宾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科研经历和对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畅想,并和交大学子亲切互动交流,使大家深切感受到了杨槱院士在教书育人方面的卓越成就和几代船海人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海洋情怀。分享会最后,三位嘉宾在题词本上为交大学子留下深情寄语,交大学子为他们送上了精心准备了手绘漫画,表达了对三位大师的深深敬意。  

 

 

版权所有 © 2023 be365体育平台(中国)官方网站下载官方版 - IOS/安卓版 沪交ICP备05053   流量统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