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系
电子邮件:F.Xu@sjtu.edu.cn
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be365体育平台
个人主页:iem.sjtu.edu.cn
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院。
学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建设协会理事,上海楼宇科技研究会理事。
作为主持人和核心参与者,承担了20余项国家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商务部、交通运输部、住建部、教育部和上海市科委的科研课题,作为主要承担者参与了国家和上海市近20项重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虹桥交通枢纽、宁杭高铁、上海迪士尼乐园等,拥有丰富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 SCI、EI收录20余篇;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多项,指导学生获得2017年、2018年、2019年“知行杯”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特等奖三连冠,并获得了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及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工程管理、工程安全管理、BIM、管理信息化、土木工程施工、房地产经济和管理
上海建设协会理事、上海楼宇科技研究会理事
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与公共建筑的建设与运维,如沪宁高速公路、上海外滩通道、虹桥交通枢纽、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上海迪士尼乐园等;高铁建设与运营管理,如宁杭高铁、宁安高铁、安九高铁等;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海外工程项目投资与建设风险管理;PPP项目管理与风险分析;大型复杂项目工程管理关键技术和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与管理等。近年来典型科研项目包括:
(1)邮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及基于事故案例的设计知识提取,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子课题,2018年-2020年,子课题共同主持人;
(2)邮轮供应链仓储和物流管理研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子课题,2019年-2021年,子课题共同主持人;
(3)长三角一体化城镇建设与协调发展研究,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2020年,子课题主持人;
(4)绿色建筑运营成本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8年-2021年,子课题主持人;
(5)生态铁路建设研究,上海铁路局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18年-2019年,主持人;
(6)西藏日喀则市装配式建筑发展顶层设计,西藏日喀则市住建委科研项目,2017年-2018年,共同主持人;
(7)交通发展新技术对本市交通行业影响研究,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科研项目,2018年,主持人;
(8)重大建设工程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研究,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2014年-2017年,共同主持人;
(9)大型主题乐园复杂工程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14年-2017年,主要参与者和子课题共同主持人;
(10)大型主题乐园复杂项目集群的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2014年-2017年,主要参与者和子课题共同主持人;
(11)基于移动云平台的铁路建设领域安全风险实时动态管理研究,兰州铁路局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16年-2017年,主持人;
(12)“列车+”全产业链模式研发与应用,兰州铁路局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16年-2017年,共同主持人;
(13)虹桥商务区建设项目建设管理标准化与建设进度可视化管理研究(一期、二期、三期),上海市政府采购项目,2012年-2016年,主持人;
(14)境外企业项目外源性风险管控评价体系研究,国家商务部立项科研项目,2013年-2014年,主持人;
(15)海外工业项目与投资风险管理研究,国家商务部立项科研项目,2012年-2014年,子课题主持人;
(16)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上海铁路局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12年-2014年,主持人;
(17)商业地产可持续经营模式研究,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2011年-2012年,主持人;
(18)能源中心供冷供热系统的运行研究和功能开发,上海机场(集团)科研计划项目,2011年-2013年,主持人;
(19)工程建设“无缝隙”管理研究,上海机场(集团)科研计划项目,2009年-2010年,主持人;
(20)机场航站楼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研究,上海机场(集团)科研计划项目,2009年-2010年,主持人;
(21)虹桥交通枢纽建筑工程全过程节能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示范研究,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科研项目,2009年-2010年,子课题主持人;
(22)施工计划中的复杂时间关系表述及施工顺序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年-2015年,主要参与者(排名2);
(23)大型复杂工程项目计划中的复杂时间关系表述及调度算法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年-2015年,主要参与者(排名2);
(24)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2007年-2008年,主要参与者(排名2);
(25)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年-2008年,主要参与者(排名2);
代表性论文有:
(1)Yinglong Zhang, Hao Hu, Feng Xu. Social Network Visual Simulation for Process Reengineering of Construction Change Management unde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Technology[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 2020,SCI &EI检索;
(2)F.Zhu, H.Hu, F.Xu, N.Tang. Predicting Profit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s[C]. In: The Proceedings of 201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EEM 2019[A]. 2019. 445-449,EI检索;
(3)Ning Tang, Hao Hu, Feng Xu, Fengfeng Zhu. The Combination of HFACS and Context-aware Technology for Personalized Safety Management on Construction Sites[C].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Systems Management, IESM 2019[A]. 2019,EI检索;
(4)Bikram Shah, Feng Xu. Effects of Steel Bracings in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C]. In: The Proceedings of 2019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CMEMSCE2019)[A], 2019, 758, 012092-1~012092-5,EI检索;
(5)Yinglong ZHANG, Hao HU, Feng XU, Yu TIAN. Study on Promoting General Contracting Construction in China Referencing IPD Principles[C].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Civil Engineering, ESCE 2019[A]. 2019, 283: 521-526,EI检索;
(6)Ning Tang, Hao Hu, Feng Xu, Fengfeng Zhu. Personalized safety instruction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site based on internet technology[J]. Safety Science. 2019, 116: 161–169,SCI & EI检索;
(7)Feng Xu, Yu Zhou. Ex-post Evaluation of Old City Zone Renovation Projects based on Mathematical Attribute Measurement Model[J].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17, 143(1): 04016025-1~04016025-9,SCI & EI检索;
(8)Feng Xu, Shao-Pei Lin.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Fuzzy-AI model in quantitative project management[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Fuzzy Systems. 2016, 30 (1): 509-521 SCI & EI检索;
(9)ZHU Yinghua, XU Feng, HU Hao. A Stochastic Concession Model f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Under Build-Operate-Transfer Schemes[J].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ience). 2016, 21(3): 320-327, EI检索,通讯作者;
(10)HANG Yinglong, HU Hao, XU Feng. Research on engineering change order controlling in BIM-based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mode[A].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ject Management[C]. 2016: 680-684. EI检索
(11)Xu Feng, Lin Shaopei, Hu Hao and Zhu Wei. Quantitative Solution of Overseas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by Knowledge Engineering[A].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C]. Shanghai: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2014, 174-181. EI检索;
(12)宋元斌,徐峰, 胡昊. 可嵌入IFC-CAD模型的施工顺序知识[J].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6(10): 1539-1543,EI检索;
(13)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年7月. (ISBN:978-7-113-20320-7),副主编;
在学院讲授过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有: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学、工程经济与管理、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估价、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济学、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软件、管理学等。
近年来曾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铁十八局集团、上海建工集团、上海隧道股份、中海集运、大连市长兴岛建设局等数十家企业、政府部门讲授过内部培训课程。
近几年,在教学上获得“学院烛光奖”、“学院优秀教师奖”、“学院教学成果奖”多项,并作为第二责任人承担上海市重点课程《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和校级核心通识课程《工程经济与管理》的课程建设工作。
近年来,在指导学生科创活动中屡获佳绩,指导学生获得2017年、2018年、2019年“知行杯”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特等奖三连冠(全市唯一),并获得了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及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1)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浇筑平整器,专利号:ZL 2014 1 0086343.4. 排名3;
(2)软件著作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智慧云平台软件(建管智云V1.0),登记号:2020SR0239912,排名1;
(3)软件著作权:基于移动云平台的铁路建设安全风险实时动态管理App,登记号:2019SR0054952,排名1;
(4)软件著作权:建设项目施工安全个性化管理系统1.0,登记号:2018SR517126,排名1;
(5)软件著作权:境外项目外源性风险管控评估软件V1.0,登记号:2017SR322619,排名1;
(6)软件著作权:商业地产商家品牌管理系统V1.0,登记号:2017SR320150,排名1;
(7)软件著作权:制造企业采购小助手信息管理系统V1.0,登记号:2017SR320165,排名1;
(8)软件著作权:制造企业仓库小管家信息管理系统V1.0,登记号:2017SR320161,排名1;
(9)软件著作权:建设工程咨询行业信用管理系统V1.0,登记号:2016SR178437,排名1;
(10)软件著作权: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简称:KB-FDSS]V1.0,登记号:2015SR145344,排名1;
“知行杯”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特等奖(指导教师)(2017年、2018年、2019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5年),上海市土木工程科技技术奖三等奖(2015年),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2004年),学院优秀教师奖三等奖(2013年),学院烛光奖二等奖(2009年),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中国建筑学会“全国建筑经济优秀论文奖”(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等。